- QQ群:250917589|
- 电话:0913-2126070|
- Email:1185550055@qq.com
-
学生们身着汉服,体验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
5月17日,在第48个“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市博物馆聚焦“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举办“在渭南市博物馆感知黄河文化中的渭南之光”作文大赛、民间藏品公益鉴定活动、收藏证书颁发仪式、实地参观富平旧石器遗址和西周遗址发掘现场等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活动。
“我们经常观看文物鉴定类电视节目,像今天这么近距离接触的鉴定活动还是首次,感到很新奇,也学到了不少鉴定知识,希望以后多举办同类活动?!钡碧焐衔?,由市博物馆与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联合举办的民间藏品公益鉴定活动现场,群众热情高涨,有的收藏爱好者提前一个小时就来到现场登记等候。活动中,各位文物鉴定专家从藏品的器形、材质、年代、工艺特征等方面对藏品进行一一分析,耐心细致地为藏友答疑解惑,认真普及文物收藏知识,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在随后举行的收藏证书颁发仪式上,四位向市博物馆捐赠图书和当代物证的捐赠人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市博物馆馆长祖亮为其颁发收藏证书,并代表博物馆向所有捐赠人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表示将多措并举做好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等工作。
历久弥新、熠熠生辉的石器彩陶,讲述了几千年前荡气回肠的渭南故事。沉浸式体验、乐在其中的社教活动,再现了青春年华丰富多彩的生动课堂。
当天下午,由市教育局、市文旅局主办,市博物馆承办,渭南日报社协办的“在渭南市博物馆感知黄河文化中的渭南之光”作文大赛如期举行,来自30多所学校的380名中小学生着唐装汉服走进渭博参赛,用心感知渭南历史文化,用文字抒写对家乡的热爱。比赛分小学组和中学组,届时,获奖者将获得证书和奖品,一、二等奖获奖作品随后将陆续在《渭南日报》进行刊登。
“这块‘与华相宜’瓦当出土于华阴市华山脚下,此瓦当构图细腻,乃汉代瓦当的精品。唯渭南之独有,华山之名片,文化之精髓……”活动中,学生们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与华相宜——渭南故事》《百年沧?!寄霞且洹贰肚宸缑滞蚴懒先笄囟寄狭幕魈庹埂贰斗芏分贰安煌跣睦渭鞘姑敝魈饨逃埂坊境铝校黄鹆炻晕寄衔奈锓绮桑惺芮囟幕?。学生们边听边记边提问,不断汲取着知识。连一旁“围观”的游客都不禁竖起大拇指,夸赞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在祭祀典礼、举行宴飨时不可或缺?!钡碧欤胁┪锕萁步庠被勾煅遣斡胩逖榱俗昴救』?、沃盥之礼、投壶射箭等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社教载体,让博物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连接现实生活的桥梁。
活动当天,市博物馆还组织了博物馆之友代表及志愿者代表前往富平旧石器遗址和西周遗址发掘现场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和考古一线工作者面对面交流,让公众朋友了解古遗址的遗存形式及田野考古发掘的工作流程,从根源认识文物、从源头结识考古。公众通过“零距离”体验考古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魅力,广泛凝聚共识,共同参与文化遗产的?;び氪?。